一、爱与责任是提高成绩的根源
特级教师章晓东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语文教师该行从教数学成绩斐然和一个体育教师改行从教英语创造奇迹的真实故事,而作为无锡甘露中学的章校长本身就是创造数学奇迹的领头人。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爱与责任。不仅要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潜心研究,对学生更是要付出真心,以提高孩子的学科素养为己任。作家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科的爱就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教育孩子,只有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从内心愿意改变自己。
二、“小步子快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做出充分的铺垫。以解分式方程为例:
……,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逐步提高,即使不能全部做出,至少他们也学会了怎样解基本的分式方程,课堂有所收获,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挑战较为复杂的解方程,如遇困难,也可以往前降一个层次研究。这就是小步子快进教学法。反思自己的课堂,在问题的设计方面往往是起点较高,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探究不断前行,反过来,只能依靠老师讲,知识的自主建构成了空话,如何掌握?有得依赖题海战术!
三、好的课堂要善于处理预设不当
预设性学习,即提纲预设、问题预设,作业预设。在主体参与,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的予以点拔和训练巩固。 预设性学习是为了突出课堂主阵地,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际上预设不仅表现在备课时,课堂中随着学生思维的推动,预设也要不断改进。预设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发光”,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预设往往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对学情不了解的预设要随机改变。如某教师在讲授圆周率一课时先通过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类比问学生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教师准备了一张表格,想让学生通过度量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得出结论,当得知很多学生已经知道3.14的情况下,继续让学生填表,结果有些同学只度量了直径,然后通过乘法得出周长,这样的预设完全失败。而另外一位教师也准备了表格,但他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者之间是3.14倍,自己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迫使学生通过度量,然后类比正方形用除法的出结论。事实上,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有时学生的生成完全出乎预设,我们是将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使用还是置之不理呢?选择前者才是明智之举,因为学生思维突破往往是在错误的反思中获得的。
四、培育数学素养,请把核心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什么是数学素养?顾沛先生说,很多年的数学学习后,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但是形成的数学素养却终身受用。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教授级高级教师潘建明讲述一位大陆教师和一位香港教师同题异构讲授《西安事变》的案例,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大陆教师讲授的历史知识本身,而香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多样,通过学生辩论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尊重历史。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数学课堂,我们该让孩子们得到什么?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式、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只是提过素材。”从潘老师的《找规律》这节课可以看出,他只是通过找规律这样一个探索活动让学生明白研究问题的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他很注重每个学习环节中学生的感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就是这样慢慢提高的。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讲在当讲之处,更多的时间交与学生自主探索、多维互动,自主建构、自主生成。让课堂更高效,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请把核心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课改虽已多年,自己也尝试着在课堂中改变些什么,但不知不觉地似乎总逃不出穿新鞋走老路的影子,听了专家的讲座和现场授课很是很震撼,从思想上再次得到洗礼,怎样做才是真正地为了学生,从内心由衷地佩服他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且行且思吧!